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19日電 題:“逆行者”勇毅前行,呼和浩特“戰疫”進入關鍵期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雖然整個城市按下“暫停鍵”已逾20天,但有更多“逆行者”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迎難而上。
10月19日,來自呼和浩特官方的消息顯示,這座城市的抗擊疫情形勢已進入最為關鍵期。
勞!爸驹刚摺
左手提著黃色垃圾袋,右手拿著消毒液,背上用筆畫著可愛的熊貓圖案,圖案上寫有自己的名字。疫情暴發以來,這張照片經網絡流傳,張永剛漸漸為外界熟知。
19日下午,身著“大白”的張永剛告訴記者,此輪疫情暴發以來,他幾乎每天凌晨4時30分左右,就會迎著晨風趕往核酸檢測點位進行消殺,待到下午時,他會與其他志愿者一起搬運防控物資,偶爾會陪同醫護人員入戶進行消殺等工作。
張永剛是內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電工組組長,也是一名農民工,目前他是呼和浩特玉泉區昭君路街道農科院社區的一名志愿者。
作為全國勞動模范,這已是他第四次報名參加抗疫志愿服務了。官方介紹,由于工作突出,張永剛先后被評為第十屆呼和浩特市敬業奉獻道德模范,被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文明辦評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志愿者”。
張永剛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他主動請纓到一線進行志愿服務,他看到核酸檢測點照明亮度不夠,便捐贈了50米照明燈帶。
10月8日晚,他看到核酸檢測點的帳篷有被刮飛的危險,于是用自己家的地錨和緊固繩索對帳篷進行加固,保障了第二天核酸檢測的順利開展。此舉經社交媒體廣為傳播,得到許多人點贊。
談起這段時間做志愿者的體會時,他說:“我后背上寫的‘呼市加油’,就是體會!
尋找“風險點”的副院長
“同志們,13日的風險點均已整理完畢,大家再辛苦一下,加快速度,務必在8點前與責任部門對接,一條不漏、一對一跟進、盡快化解、按時清零!”在微信群里,任建軍幾乎每天都要這樣傳達指令。
48歲的任建軍是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民建內蒙古區委委員。10月7日,他臨危受命,牽頭組建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疫情防控風險排查小組”和“風險排查落實督導工作專班”并任負責人。
9月28日,本輪疫情首例確診病例在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發現。任建軍說,“當時情況并不是很嚴重,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勢!
然而,國慶長假的一周內,整個呼和浩特大面積發生疫情時,任建軍與同事也開始了在醫院尋找“風險點”的工作。
他坦言,在尋找“風險點”的過程中,首要的是“專班成員找到具體的風險點位置,然后找專業人士進行消殺,緊接著減少人員流動,在此基礎上縮小范圍,確保防控安全!
作為醫院的疫情防控負責人,任建軍說,在此輪疫情防控中,他還需要關注到各科室的風險點化解情況,院內的環境消殺是否到位,垃圾是否正確打包和及時傾倒等問題,這是新問題,需要隨時解決。
“有盼頭了,期望呼和浩特早日清零……”19日下午,任建軍介紹,經過對“風險點”的把控,最終醫院從200多名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降到零!薄澳壳耙讯嗳涨辶!
錨定目標、盡快清零
在一群群“逆行者”的勇毅前行中,目前呼和浩特整體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已呈現整體下降態勢。
10月18日0時—24時,呼和浩特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例(含3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24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5例,解除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276例。截至10月18日24時,呼和浩特市現有確診病例253例、無癥狀感染者1967例。
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二級調研員劉院君介紹,當前,疫情防控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他希望各級部門在效率上再提升,在精準上求實效,爭分奪秒,以一刻也不能停的決心和毅力,咬緊牙關、堅持到底,錨定目標、盡快清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