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今日要聞

包頭市跨區域高層地下建筑實戰演練創內蒙古“五個首次”

2022年09月29日 16:49   來源: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

圖為演練現場。

圖為演練現場。

圖為演練現場。

圖為演練現場。

圖為演練現場。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9月29日電(陳霞)29日上午10時30分,包頭市消防救援支隊在昆都侖區國際金融文化中心開展跨區域高層地下建筑實戰演練。

  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邢凱毅、包頭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劉海泉及總隊戰訓處、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支隊主要領導、市五區政府分管領導在現場全程觀摩指導演練活動。市五區消防救援大隊一名主官、部分消防指戰員代表及全市各社會單位600余人在現場觀摩演練。

  包頭市地標建筑國際金融文化中心,地處包頭CBD腹地,全樓38層136米。此次演練災情設定為一樓展廳汽車起火,火勢迅速蔓延至地下1層和地上8層,并通過電纜井向上蔓延,19層發生轟燃,火勢突破外殼沿外墻垂直向上,形成立體燃燒態勢。演練現場共調集14個消防救援站、45輛消防車、192名指戰員到場,支隊“一部六組”遂行出動,同時調派包鋼集團、希望鋁業、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國能包頭煤化工等5支企業專職消防隊到場處置,并第一時間聯動公安、交警、供水、供電、園林綠化、醫療救護、中國二冶集團、中國移動包頭分公司等社會聯勤聯動力量到場協助處置。

  此次演練實現了自治區滅火救援過程中的“五個首次”。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汽車專用阻燃滅火毯對一樓展廳著火車輛進行覆蓋;首次采用多合一矩陣排煙法進行排煙,突破了地下排煙難題;首次成立繩索救助組,分別在20層、26層搭建兩條繩索逃生系統,成功橫渡轉移被困人員,開辟了高層建筑救援通道;首次大范圍運用綜合定位系統,將所有參演人員進行實時立體定位和安全監測,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第一時間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和生命體征,從而達到快速、精準、高效救援的目的;首次創新技術將屏風水槍出A類泡沫用于外墻保溫控火,有效保護建筑物外立面的完整性,成功阻隔火勢向上蔓延。

  演練按照“全過程、全要素”要求,根據高層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和滅火救援戰術方法,主要圍繞火情偵察、人員疏散、力量調集、初戰控火、強攻近戰、緊急避險、排煙照明、通信聯絡、戰勤保障協同作戰等方面展開,科學設置了分層疏散、分區搜救、阻隔控制、無人化作戰、立體式控火、高空救援、矩陣排煙、電動車控火等14個科目。全體參演人員最終通過排煙破拆、上下截堵、內外合擊的戰術戰法將大火成功撲滅。此次演練進一步檢驗和強化了消防救援隊伍和政府各職能單位在災害事故中的配合協作能力,提升了各級隊伍應對和處置高層地下建筑火災時的救援準備和實戰水平,磨合了跨區域聯合、應急聯動、多部門協同作戰機制,加強了通信技術、新裝備實戰的成果應用。

  演練結束后,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部長、副支隊長孫亦彤組織開展了戰評總結,從技戰術措施運用和組織指揮、協同作戰等方面進行全面點評,指出此次演練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戰術,組織協調有力有序,既檢驗了預案,鍛煉了隊伍,又提升了能力,達到了預期目的。(完)

編輯:張林虎
圖片新聞
  • 集大鐵路二標首榀箱梁成功架設
  • 通訊: 中國現代名城鄂爾多斯重塑形象 讓“平安”在這里觸手可及
  • 通訊:“嘎查書記”張冬林:建設科爾沁草原上的新農村
  • 內蒙古首屆“活體”昆蟲大型科普展開幕
  •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獨腿小伙”喬海兵:做一名無所畏懼的“孤勇者”
  • 通訊:臺青楊超閎行走黃河內蒙古段 :“這里的沙漠很拉風”
亚洲色久悠悠AV在线天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