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張冬林和嘎查“兩委”走進農牧民家中!∷取z
中新網興安盟7月13日電 題:“嘎查書記”張冬林:建設科爾沁草原上的新農村
作者 張瑋 塔娜
夏天到了,翟冬波的小超市里越發忙碌起來。一會兒為顧客導購商品,一會兒到柜臺收款打包,才開了3年的超市就成為附近居民購物的首選。
“當時張冬林帶著我們去北京勞務輸出,讓我開闊了眼界,還攢了一筆錢,后來我回老家開了商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翟冬波提到的張冬林現任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新佳木蘇木界仁達壩嘎查的黨支部書記。
今年56歲的張冬林是一名蒙古族基層干部,他曾做過農副產品“收購員”,讓家鄉的土特產遠銷外地市場;也曾帶著百余名老鄉進城務工,讓他們練就了就業本領,帶回了人生第一桶金。
如今,他返鄉創業,成立合作社,當上村干部,帶領各族民眾在科爾沁草原上建設新農村的道路上不斷致富。
1999年至2002年,張冬林先后帶動130多名嘎查村民,到北京務工創業。如今這些村民有的憑著真本事在城市扎根,還有一部分人回鄉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自改革開放以來,從統一收購銷售種植戶的農副產品到嘗試養蠶產業,從返鄉創業到助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從科右中旗冬林種養殖合作社的理事長到嘎查黨支部書記……實現嘎查鄉村振興和農牧民共同富裕,張冬林一直銘記于心。
2014年,張冬林被村民推選為嘎查書記。
劉忠玲老兩口是界仁達壩嘎查莊財鋪艾里的村民,因病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張冬林得知后,為二老爭取到20000元扶貧產業資金,并為他們購買了10只基礎母羊,放在合作社代養,還雇傭劉忠玲在合作社做些零工,一年的養殖收入和工資就有10000多元。
2019年,劉忠玲家順利脫了貧。
“沒有張冬林的悉心照顧,我都不知道日子怎么挨過去!毙〉劫N身照顧,大到看病就醫,張冬林還做了老兩口6年的貼身“保姆”。
這幾天,張冬林又來看望劉忠玲,為她送來生活用品,劉忠玲含淚握著張冬林的手,表達著對他這些年的感激之情。
界仁達壩嘎查共372戶、1145人口,由漢族、蒙古族、滿族構成,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30%。張冬林帶領嘎查兩委班子為80戶142人口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為117戶提供救助資金共計6.37萬元。
這些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為了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張冬林申請了125萬元基礎母牛養殖項目資金,壯大了牛產業;興安盟民族事務委員會為嘎查捐贈7500棵果樹苗,農牧民開始發展庭院經濟;有了60萬元的京蒙協助資金,蛋雞產業干得有聲有色;3名致富帶頭人主動帶動6戶脫貧戶發展生產,實現了人均增收6000元……
憑借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出色的領導力,張冬林先后被評為興安盟十大杰出青年、興安盟勞動模范、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等。
“能讓村民實實在在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睆埗值脑挷欢,語氣卻很堅定。
如今的界仁達壩嘎查已然呈現出一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團結和諧的景象。(完)